分享#你家如何防蚊

赢取现金奖励

“星光码头”演员服务平台

招募演员啦!

来佛山就用佛趣游,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点击进入

游千年古街,一起聆听朱紫街的传奇故事

佛山日报   2023-02-17 22:35

品石湾美酒,叹“一盅两件”,喝佛山夜粥,这是以前佛山石湾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场景,将在朱紫街内复现。

2月21日至22日,石湾将举办2023美陶湾“游朱紫 大红大紫”岭南民俗活动,重现朱紫街这条千年古街的繁荣景象,唤醒消失已久的“文化记忆”。

往届“游朱紫”活动,醒狮走过朱紫大街,唤醒消失已久的“文化记忆”。/受访者供图

这条长约百米的老街,背后有哪些故事?此次重新举办“游朱紫 大红大紫”活动,又有哪些寓意?近日,记者专访佛山市民俗专家、文艺家任流和民俗专家、佛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梁诗裕。

浓缩石湾商业文化

朱紫街位于如今的石湾酒厂内,又名太平街。史料记载,朱紫街最早出现在宋代,清朝年间,陈太吉酒庄在此开张,逐渐让此街繁荣兴盛,此后更聚集茶楼、商铺、酒肆等,名噪一时。

在朱紫街,陈太吉酒庄、太元茶楼、太平夜粥是远近驰名的“三太”。对清代的佛山人来说,能享受“三太”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复原后的太元茶楼。/佛山日报记者冯栋摄

“三太”生活是怎样的?简而言之就是,每日清晨太阳初升,人们纷纷相约去太平茶楼喝个早茶,中午来到陈太吉酒庄品尝美酒,晚上再去太平夜粥店来顿夜宵,因此这条街从早到晚都人气鼎盛。

当时石湾最具代表性的劳动群体如窑工、陶工、酒工等,即使无法日享“三太”,也可偶尔享受“一太”“二太”。特别是陈太吉白酒,窑工每天在高温窑灶前消耗大量体力体液,每天收工后喝上一杯“陈太吉玉冰烧”,既补充一天内流失的体液,又使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有效解除疲劳。

任流著写的《朱紫街传奇》一书,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年朱紫街上书生、大夫、商贾、武者、工匠等各类人物的故事,展现这条南国陶都石湾传统老街的精气神。

“这里不仅是一条繁荣的商贸街,更是一条德善街、诚信街、励志街和文化街。”任流表示,朱紫街可以说是岭南酒文化、陶文化和茶楼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

《朱紫街传奇》中有一章节写到廖家围的故事,其原型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的祖家大宅。廖洪标的祖辈廖坚,是清末民初的微塑名家,当年曾在朱紫街创设“利生号”。廖坚尤其擅长山公盆景制作,如花生米大小的人物,其眼、耳、口、鼻,形态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惊叹。

在廖家围旁,石湾公仔店铺星罗棋布,还设有码头,一年四季,万船千艇启程泊岸,石湾的陶器瓦岗公仔,都从这里运往五湖四海,熙来攘往,繁华旺盛。

朱紫街上最为人称道的,还有翰林陈如岳的故事。陈如岳是位满腹经纶的才子,被光绪皇帝钦点为翰林,赐进士出身,官至贵州省正主考官。在其仕途亨通之时,他选择辞官返回故里,在祖父开设的陈太吉酒庄酿起酒来。如今的玉冰烧,便是陈如岳研制出来。

类似故事,在朱紫街还有很多,石湾通过陶瓷手工业的生产汇聚大量商贾、陶工、窑工等,从而延伸出发达的商业经济与城市形态,让这条街从早到晚都充满生机活力。这条古街,也成为石湾商贸文化的缩影。

“朱紫街各行各业可挖掘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中的商贸文化、德善文化、诚信文化至今仍未中断,融入了佛山人的血脉之中。”任流表示,希望“游朱紫”活动重新启动,能深入挖掘朱紫街背后的历史文化,同时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千年古街重获新生

如今的朱紫街,缩短至百米来长,成为石湾酒厂的内部道路。为重现朱紫街的盛况,2015年,石湾酒厂启动朱紫街复原工程。该工程在尽量少改动及不破坏原有建筑的基础上,重点恢复清末的民居建筑风格,添加具有岭南特色建筑元素,原汁原味地再现朱紫街原有的生活气息。

复原后的朱紫街。/佛山日报记者冯栋摄

如今,从石湾的跃进横路拐进朱紫街,三个30多米高的巨型彩绘米罐映入眼帘,砖雕灰塑、台角楼、青砖墙、三角墙、满洲窗等岭南传统建筑,让这条传统老街恢复至清末民初的风貌,还让已消失多年的太元茶楼重新亮相。

朱紫街曾是岭南酒文化、陶文化和茶楼文化的汇聚地,朱紫街的盘活,也让广大市民感受佛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2019年,首届“游朱紫·大红大紫”活动举办,更是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但由于疫情原因,“游朱紫”活动一度中断。今年,顺应市民的呼声,石湾将重启这一岭南民俗活动,计划于“二月二龙抬头”举办“游朱紫·大红大紫”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预示着天暖花开,万物复苏。”梁诗裕表示,在农耕时代,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龙抬头意味着龙离开潜伏的状态,将为大地带来雨水,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纳祥转运的日子。

梁诗裕介绍,在古时朱紫街,龙抬头这个日子尤为隆重,不仅要举行开耕仪式,鞭打春牛,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还要祭灶神,祈求红红火火、陶业兴旺。同时不少人家进行“引龙归家”,从东平河提水回家洗脸洗手,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出入平安。

“南宋时期中原文明大举南迁,人们来到东平河石湾发现气候适宜,便选择在朱紫街一带依水而居,由于水路交通方便,这里很快形成商业中心。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集聚大量商铺,成为佛山最繁荣的地方之一。”梁诗裕表示,古时朱紫街因水而兴,如今选择在“二月二龙抬头”雨水充沛的日子重新举办“游朱紫”,契合朱紫街的发展脉络,也将成为民间祈求新一年大红大紫的美好寄托。

“行通济冇闭翳,求的是健康平安;游朱紫大红大紫,盼的是事事顺遂宏图大展。”梁诗裕认为,朱紫街拥有悠长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举办“游朱紫”活动,可让更多人了解美陶湾陶文化、酒文化,了解佛山民俗文化。今后可以充分考虑盘活民俗、非遗等要素,丰富街区文化内涵,提升影响力,助力文旅商融合发展。


文/佛山日报记者冯栋

11022 10万+
0

本文创作者

爆料

冯栋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快乐工作,积极生活。

爆料

楚琴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编辑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千万气象,蕴我心肠!

热门评论

零零捌
2023-02-18 16:39

👍

吕桂好
2023-02-18 15:16

烟火味回来了

谢烽
2023-02-18 12:31

👍

A雨文
2023-02-18 11:53

赞👍

S队
2023-02-18 10:53

点赞

更多精选频道

AI推荐
精选
要闻
探百村
友趣MALL
教育
公益+
青春佛山
同车时代
体育
健康
大湾区
酒友荟
小强热线
民生直通车
文明佛山

相关新闻

  • 穿越500年!这座明城学宫,竟是古代的“985”?|明城故事
    原创 07-3
  • 十厘米的狂欢:龙舟水色漫“活”千年朱紫街
    原创 05-31
  • 佛山时岁记 | 奇趣街名背后:长生树老街与粤乐八音班的传奇故事
    原创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