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佛山学子深入潮州大地,传承非遗文化
到小学开展义教,与非遗大师展开对话……趁着暑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深入广东省潮州市,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
走进校园,开展非遗义教
实践队走进潮州市枫溪区白塔小学,开设非遗文化理论课程,以手拉壶文化为切入口,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介绍潮州的非遗文化。与此同时,实践队借传播非遗文化之契机,向同学们介绍了佛山著名的咏春文化,并在课堂上传授咏春拳的相关知识。此外,实践队还开设了手工制壶课程,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心中的非遗手拉壶,感受手工制壶的趣味。
实践队队员为同学们讲解潮州文化知识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实践队队员结合非遗保护视频让同学们对非遗文化保护有进一步了解。
据了解,潮州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践队队员不仅以多媒体为工具,借助保护非遗文化的相关视频,向学生讲解潮州非遗文化保护的相关知识;还以潮州特色非遗文化——手拉壶文化为例子,向学生说明非遗文化的珍贵,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
访谈非遗传人,点燃文化圣火
实践队还前往当地的大师工作室,对黄树藩大师进行了访谈录制工作,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访谈视频,让人们更好地走进手拉壶文化。
实践队队员对黄树藩大师进行访谈。
黄树藩是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炭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传承了历代枫溪手拉胚艺人精粹,并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平衡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创作了现代版的“风炉薄锅仔”,让几十年来难得一见的风炉薄锅仔重现历史舞台。
黄树藩大师在制作手拉朱泥壶。
在访谈过程中,他亲身为佛山学子示范手拉陶器的过程,并自豪地表示,凡是他亲手制作的陶器,只要进窑,就一定是精品。因为在每个步骤完成后,他都会仔细检查,所以进窑之前,就已经把次品都淘汰了。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本次的社会实践,为加大非遗传承弘扬力度、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贡献了属于佛山学子的一份青年力量。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红玲 通讯员苏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