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第一!南海2023年度大气成绩单出炉!
蓝天是最可观可感的生态福祉。1月17日,南海区2023年度大气成绩单出炉。2023年,南海区优良天数比例为90.4%,优良天数比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率均位列全市第一!
过去一年,南海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省、市的科学指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构建了“常态化会商-精准化分析-全要素监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巩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良好基础。
优化“软件”
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
一份亮眼“成绩单”背后,离不开不断健全的体制机制。
2023年4月27日,南海区举行第一季度环境质量分析工作会议,汇报了央督、省督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落后工作单位有关负责人作表态发言。
2023年10月23日,一场线上大气污染过程联防联控会议在区生态环境分局举行。“大气环境质量形势如何?”“如何应对?”……全区七个镇街,区气象、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城管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悉数参加,精准就管辖领域如何协同做好全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积极建言献策。
两场会,一个突出了末位表态,传递的是责任和压力;一个强调协同,落实的是方法和措施。
这两类会议,在南海是常态。经过多年来的协调和磨合,南海区已建立起由区环委办牵头、成员单位参与的会商机制,定期会商、专题会商。与会部门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存在的工作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研讨分析,酝酿出解决方案,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早落地、快达效。
碧绿的湖水与蓝天交相辉映。图为“百年糊涂”2023南海超级龙舟联赛暨“星源杯”丹灶镇仙湖五人龙舟赛。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方智恒 摄
夯实“硬件”
专业团队保驾护航
一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2023年9月13日17时许,桂城街道大气监测站点PM10浓度突然异常升高达到预警目标,驻点人员即刻排查发现站点东南侧约150米,现场一台非道路机械设备涉土作业存在明显扬尘问题,立即联合部门现场处置,一小时后数据回归正常。
这样的案例很多,早在2022年,南海就依托“智慧环保”项目,组建了一支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南海区气象局、第三方专家及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大气攻坚团队,通过智能监测、精准分析和快速应对,实现了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每天早晚,攻坚团队都会各发布1次气象分析简报,通过对本地气象条件综合分析、研判,对空气质量变化情况预警预报。
为此,团队还整合了全区71个自动气象站的风速风向数据,并结合60个微站建设,搭建了一张全区风场扩散图,实现了气象全要素分析与利用。
此外,攻坚团队还会通过“智慧环保”平台,分析国控站点各项指标监测数据特征、变化规律及趋势,尤其注重对异常数据及指标的分析,提前商讨制定污染天气应对的工作建议及计划,为后续科学应对提供技术支撑。
一旦启动污染天气应对管控,攻坚团队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气象分析简报发布频次,增加监测数据短时变化情况分析,指导生态环境部门调整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并根据超标因子和超标程度,对涉及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进行现场核查,进行帮扶指导。
以水塘喷水而形成的涟漪为建筑灵感的南海区淡水鱼产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与青山绿水蓝天相映成趣。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黄永程 摄
落到实处
全要素监管及时管控
每天晚霞刚落,万达金街的烧烤摊早已摆起了各自的阵势,等待着第一波客流的到来。
“没有浓浓的烟尘,但还是熟悉的味道。”正在撸串的市民李孝波兴奋地说:“以前浓烟会呛到人流泪,现在每个宵夜摊位都安装了油烟净化器,空气变得清新,环境变得整洁了。”
加强污染源管控,是提高空气质量的根本之策。为此,南海区重点开展了站点周边微环境管控、提前介入管控、应急减排闭环管控、长效化提升管控等措施,取得积极成效。
例如,为了保障站点周边空气质量,南海区创新实施微环境管控,即对该区域周边的交通道路、自建房、餐饮食肆等污染源实行每日巡检,及时采取洒水降尘、交通疏导、执法劝导等方式,管理好站点周边的每一个污染源。
对于污染影响较大的工业源,南海区也提前介入管控,如对辖区内的油站,引导日间高温时段禁止加油站装卸油,鼓励错峰加油;对汽修企业,引导其错峰生产,高温时段暂时错峰喷烤漆等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作业,在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减缓污染影响。
此外,针对部分排放量大、环境管理效能低的VOCs企业,南海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持续开展行业长效化整治提升。2023年以来,重点针对凹版印刷行业推进整治提升工作,督促相关凹印企业从源头替代、密闭收集、高效治理、规范化管理等各方面长效化提升,实现环境与传统制造业同步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组合拳”,南海区有效提升了精准防治大气污染工作能力。
“我们打心眼里感到开心,南海的蓝天实实在在变得更美了。”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副局长林毅明说,下一步,南海仍将一如既往攻坚克难,立足绿色发展,聚焦短板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长留。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郑慧苗
通讯员 肖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