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弘扬企业家精神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培育和发扬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企业家精神,促进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佛山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佛山市国企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就此进行了调研,并形成咨政报告,为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建言献策。
现状:八大市属企业集团提质增效
为深度了解佛山市国有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家精神认知状况,佛山市国企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展了一次不记名在线问卷调查,受访者涵盖佛山市属各层级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共计527人。受访者普遍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对企业家精神内涵特征排前两位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敏锐的商业意识和战略远见。
2022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佛山市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组建8大市属企业集团,市属企业各项业务发展迅猛,企业领导人员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担当和干劲。一是担当作为精神高涨。今年以来,市属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领招商团队,奋力奔跑在投资并购、招商引资最前沿,先后赴深圳、上海、苏州等数十个城市洽谈、对接、考察,累计拜访重点企业和重要合作伙伴200多家,洽谈对接投资项目超100个,达成投资意向项目47个,计划投资额225亿元,洽谈和投资的项目数量比前五年总和还要多。二是创新求进精神突显。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魂”,是推动企业迭代前进的源动力。管理创新上,市属企业实施了组织架构重组,打造精干高效的企业集团总部,对外招聘一批高素质人才充实干部队伍。科技创新上,市属企业领导班子逐步形成共识,加快科技企业布局和发展,今年1-7月市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5.03亿元,同比增长58.7%。交通科技、铁人环保入选国家“科改企业”,顺控集团入选国家“双百企业”,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三是改革发展精神奋进。“先改主席台、再改前三排”。市属企业领导班子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敢于破冰破局,系统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落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经营措施,部分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近60%、人工成本利润率增幅达40%,在提质增效上取得新突破。
不足:领军型国有企业家的培育亟待加强
首先,缺少领军型国有企业家。国有企业因其天然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很难像民营企业一样能够成长出家喻户晓、关系企业生死的企业家,例如任正非、马化腾、曹德旺等。市属企业也不乏一些在员工中有威望,团结带领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领导人员,但离优秀企业家还有一定距离。佛山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敢为人先、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广为流传,如何为国有企业家提供更加优良培育环境,需进一步探索。
其次,企业家精神核心要素需提升。与中央、广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要求相比,佛山国资国企发展已相对滞后,市属国企在行业地位上仍有差距,没能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过去20年,市属企业国有资本布局90%以上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主要产业长期处于公益类和功能类,决定了企业领导人员市场思维有待加强。调查显示,创新创业劲头有待加强、商业意识不够敏锐是市属企业家精神不足的两大主要表现。造成创新创业劲头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被问责,不敢为”,而造成商业意识不敏锐的主要原因是“创新的容错机制不够清晰,监督过度,导致作为的意愿有待加强”和“直接面对市场的历练不够”。
第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渠道需拓宽。调查显示,影响市属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原因占比最多的是“选人机制不够市场化”。目前,市属企业各层级领导人员主要以国有企业内部选任、交流和培养为主。2022年以来市场化选聘(转任)的职业经理人逐步增加至31人,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照公司章程和各股东协议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党政机关到企业交流任职取得历史性突破。但总体而言,在三项制度改革实施以前市场化选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人员双向交流涉及范围还有限,任职数量偏少,发挥国有企业人才“蓄水池”功能不突出。
第四,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2022年底,市国资委修订出台市属一级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年度考核总分(年度考核得分百分率)不封顶,考核科学性和薪酬激励性大幅提升。部分充分市场竞争类国有企业已探索实施股权激励和超额利润分享,如佛燃能源、广东九为、益通公司和隽锦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总体而言,市属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尚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从而进一步激发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
建议:实施“苗圃”计划 推动企业领导“能上能下”
(一)营造崇尚国有企业家的环境
加强市属企业家精神宣传,营造人人拥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完善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建设,培养领军型市属企业家。人文环境上,建立崇尚企业家的文化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市属企业家经营改革事迹,推动市属企业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评选年度优秀市属企业家,代表市国资系统参加市“企业家日”有关活动,给予市属企业家足够的尊重;政策环境上,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基础上,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市属企业容错试错机制,尊重市场规律,宽容没有个人私利的投资失败,鼓励市属企业家敢干、敢闯、敢投。
(二)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原则,大力引进、培育和使用专业化年轻化高端人才,加强市属企业领导人员梯队建设,推动市属企业经营管理上台阶。在市场竞争类企业推行经理层整体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扩大党政机关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任职,有序推进市属企业优秀中层干部调任到机关单位任职,熟悉经济运行、市场意识强的机关人员交流到市属企业任职。统一社会招聘资格条件,畅通各层级企业员工通过竞争上岗机制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探索赋予总经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试点总经理提名搭建经理层,千方百计搞活经营。
(三)实施人才“苗圃”计划
部署人才“苗圃计划”,明确入库标准,建立能力强、素质高、专业优的市属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创业、技术技能等三支人才队伍,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为市属企业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资国企力量。在空缺管理岗位和新设企业管理岗位优先选拔入库人才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对领导人员培训力度,定期每年举办企业家专题培训班、沙龙活动,推动市属企业领导人员在创新创业、商业意识等短板弱项上取得进步。
(四)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指导市属一级企业优化市场竞争类子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精简考核指标,试行以2至3个主要经济指标考核相关负责人,实行负责人业绩薪酬和市场双对标。坚持以增量效益决定增量薪酬为基础,优化市属企业特别是二级及以下企业负责人中长期激励机制。推动科技型企业综合运用岗位分红、员工持股、项目跟投、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激励方式,探索创新更多灵活高效的分配激励方式。
(五)推动企业领导人员能上能下
探索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实施办法,推进市属企业管理人员能上,主要依据企业管理人员的表现及其所在企业的贡献,结合岗位需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管理人员,充分调动市属企业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重点推进市属企业管理人员能下,主要依据企业管理人员业绩考核评价结果,兼顾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况进行调整。
(来源:佛山市委党校,有删改。)
